7 月 10 日电 题:港科大研发触觉传感器 赋予机器人一双灵巧手 记者 陈伟根 科幻电影作品里出现的机器人往往都有一个共同点,那就是越来越像人。随着人工智能和半导体技术的的发展,科学家正一步步把科幻变成现实。香港科技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学系副教授申亚京及其团队,着眼于“机器人手指”的研发与技术转化,帮助机器人轻松做到“穿针引线”和抓取生鸡蛋等易碎物品。
图片
申亚京近期接受中通社记者采访时表示,“常说知行合一,知易行难,现在人工智能让机器人理解人的语言,比如说到帮忙收拾杯子,但是它执行的时候,需要非常好的感知系统,才能实现这样一个个非常简单的操作”。 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在今年 GTC 大会公布了“Project GROOT”的人型机器人发展计划。特斯拉更预期旗下 Optimus 机器人有望在 2025 年开卖。人型机器人或将成下一个风口。
申亚京指出,“人型机器人会给社会带来颠覆性变化。不过,现在的机器人缺乏准确灵敏的触觉感知能力,类似人戴上厚厚手套,很多事情是做不了的。大家仔细看一些机器人的演示视频,就会发现问题。比如机器人并不是像人一样,很平稳地把鸡蛋放在桌上,它是离桌子还有一定距离就扔下去。”
为了让机器人和人一样,拥有一双灵巧手,申亚京团队利用人工神经网络的力解算方法和拥有专利的硬件设计,研发出了三款应用在不同场景的传感器,能精确计算出机器人指尖于各方向的接触力度,让机器人可以稳定抓取易碎的物体(如生鸡蛋),甚至做“穿针引线”的绣花活儿。
申亚京解释,“比如汽车产业的工业自动化,目前一些软线装配还是需要人。如果机器人有触觉,就可以 3 秒完成,比人还要快。另外也可以利用触感数字化,变成纺织业的老师傅,做布料鉴别。”
机器人有了触觉,也将丰富人机交互的场景,“例如机器人可以平稳地把水杯放在人手上,就像接力赛选手交接棒,交棒的人感受到接棒的人拿稳了,才会松手。” 申亚京进一步补充道。
目前,申亚京的研究项目已经获得香港特区政府创新科技署“产学研 1+ 计划”资助。申亚京说,“如果没有这个资助,成果可能还停留在实验室阶段。现在我们可以组建团队做批量生产测试,年底就可以小批量交付了。”
指尖触觉是人类探索和认识世界的重要方式。申亚京指出,人的指尖除了能感受力,还能感知温度、震动、痛感等,所以团队也在研究,在力的基础上加入其他的信号,使得应用场景更广。(完)
原创文章,作者:星阁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xgrl.net/n/202407111114352584.s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