广州6月12日电 题:落户广州南沙 企业高校竞逐新质生产力新赛道
记者 徐嘉仪
“新质生产力”成为今年热词,聚焦人才生态、创新创业的广州南沙区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沃土。记者近日走访位于南沙区的高校、企业,了解他们眼中的南沙,以及发展新质生产力大背景下的人才需求变化。
图为香港科技大学(广州) 来源:
广州融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专注储能及动力电芯、系统等的研发、制造及销售,在南沙投资200亿元人民币,建设锂离子电池研发中心、生产基地及配套等项目。该公司总经理朱坤庆告诉记者,公司从研发到制造均选择落地南沙,原因在于这里的人才储备。
“做锂电池这一块需要非常大量的人才,也需要行业经验比较深的,别的地方找不到这么优质的资源,公司运营成本肯定高一些,但 人才是放到第一位的。”朱坤庆说,由于制造工厂已采用全自动化、智能化、数字化,人力需求从传统操作型转变为工程技术型,产线都由工程师操作。
南沙新质生产力竞相涌现,创新生态优化。截至去年6月,南沙集聚高层次和骨干人才约2万人、近三年翻两番,落地总规模4000亿元人民币的广州产投、创投、基础设施产业发展3家母基金,全区研发投入强度达5.46%。
科创人才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。坐落在拥有超1100家高新技术企业的南沙区,香港科技大学(广州)人才培育优势突显。港科大(广州)校长倪明选接受中通社等媒体采访时表示,学校做科研的一大目的是协助企业解决问题,有很多应用场景老师未必了解,因此学校与企业的对接合作非常多。
倪明选举例说,学校经常邀请企业家为学生介绍行业趋势和方向,“比如学生提出想解决哪些关于工业智能化问题,可以跟老师反复提炼是否值得做。”同时,若学生和老师有任何科研成果、想创业,学校提供很多孵化基金,帮助学生闯出一条路。
新质生产力是利用新技术提高生产力,港科大(广州)首批开设的本科专业包括人工智能、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、智能制造工程,正是当下最热门、正在改变工作生活的新技术。
倪明选认为,作为一家新学校,就要创造新的教学模式和学术架构。学校打破传统不设院系,而是采用交叉学科和项目式教学,希望通过跨学科互动培养国家未来需要的人才,“第一要在科技领域有特殊能力,第二是具备创新能力的领军型人才。”(完)
原创文章,作者:星阁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xgrl.net/n/20240620192537609.s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