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家文物局13日在中国(海南)南海博物馆召开“考古中国”重大项目进展工作会议,宣布2023年5月至2024年6月期间,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、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、中国(海南)南海博物馆联合组队,利用“深海勇士”号载人潜水器和“狮子鱼”号无人水下遥控潜水器,对南海西北陆坡一号、二号沉船进行了三个阶段的水下考古调查,明确了两艘沉船的分布范围,共打捞出陶器、瓷器、原木等928件(套)。国家文物局指出,南海西北陆坡一号、二号沉船的水下考古工作标志着中国水下考古从近海迈向深远海,具有重大的里程碑意义。
据悉,南海西北陆坡一号、二号沉船于2022年10月被发现,位于海南岛与西沙群岛之间的南海海底,遗址深度约1500米,两艘船分别属于明朝正德、弘治年间。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研究员宋建忠表示,一号沉船满载出口陶瓷器,二号沉船则装载了来自海外的木材,这两处沉船遗址再现了明代中期海上贸易的繁荣景象,特别是从一号沉船中发现的珐华器和二号沉船中的乌木,均为沉船考古首次发现。
通过考古调查确认,一号沉船遗址由核心区、环形区和条形区构成。其中,核心区长约37米、宽约11米,高低落差约3米,由船体及大量有序堆放的瓷器、铜器、竹木器等组成。一号沉船遗址遗物种类繁多,包括但不限于陶器、瓷器、铜器、铁器、竹木器等,数量超过10万件。三次调查中共打捞出青花瓷、青釉瓷、白釉瓷、青白釉瓷、红绿彩瓷、珐华瓷、单色釉瓷、素三彩瓷,酱釉陶器,铜钱等文物890件(套),部分瓷器底部有款识,内容包括“福”、“正”、“太平”、“吴文自造”等。
二号沉船遗址则由核心区和散落区构成。核心区南北长约21米、东西最宽约8米,主要遗物为原木,以及少量陶瓷器、铅锡器等。共打捞出原木、瓷器、陶器、蝾螺壳、鹿角等遗物38件。
据了解,此次南海西北陆坡一号、二号沉船遗址深海考古调查首次应用了多种深海技术和装备。(原文来源:香港文汇报)
原创文章,作者:星阁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xgrl.net/n/20240614112708292.s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