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当假期来临,大家都纷纷出游。今天是端午节,各区的龙舟比赛吸引了众多市民前去观赏,有的市民选择北上去游玩,口岸也迎来了人流高峰。不过,现在的传统节日如端午节、春节、清明节等都会有放假安排,内地通常是通过调休的方式组成连日的小长假,香港一般是在节日当天或次日放假。那么在古代,古人是如何休假的呢?古人都有哪些假期?假期有多长呢?
汉代就有“双休日”和法定节假日
我国目前的“双休日”是每周工作5天,休息2天。据《汉律》记载,早在西汉时期就有明文规定:“吏员五日一休沐。”
在汉代,官员晚上要在官署居住,相当于24小时工作制。因此,工作5天后,要回家好好洗澡,休息调整。但由于工作地点离家太远,1天来不及往返,所以一些地方的官吏实际上是每工作5天休息2天,政府多给他们1天的路程假。在汉代,休假非常灵活,并不限于固定日期,可以根据个人情况进行调整。
汉代的节令假期主要包括腊日、伏日和冬至、夏至等。这些节日朝廷会举行祭祀,普通官员则可以放假回家休息。
除了法定假日,遇到家中有特殊情况时,人们可以请假。因汉代重视孝道,父母去世,官员必须回家休丧假,最长可达3年。如官员生病,可以请3个月的病假,超期通常会被免官。但高级官员得到皇帝的优赐可以延长病假,称为“赐告”。
魏晋南北朝:开始出现长假
魏晋南北朝时期,开始出现长假制度。在5月农忙时节,古人可以休田假;9月要准备寒衣,可以休授衣假,两个假期各15天。每年还有4次私祭假,每次4天,用于回家祭祀。本人结婚给9天婚假,亲戚结婚也能休假1至5天,还有扫墓假60天。此外,《晋令》中还规定一年的事假为60到95天!
唐代:唐代工作9天休1天
唐代实行轮流值班制,官员们不用每个工作日都住在官署值班,因此休息时间大幅缩水。唐代的假期改为每10天休一次,固定在每月的初十、二十和最后一天休假,称为旬休。可见,与先前朝代相比,唐朝的假期大大减少。
不过,唐朝增加了其他假期,如在唐代,元日、冬至、上元(元宵节)、七夕、中秋、重阳等众多节日都会放假,一般时长1到3天,有的长达7天。
宋朝:节日名目最多的朝代
宋代依然保留了唐代的旬休制度,不过休假制度更加宽松,成为各类节日名目最多的朝代。
宋代放假的节日高达几十个,包括:岁节(即现在的春节)、寒食、冬至各放假7天;天庆节、先天节、降圣节各放5天;诞圣节(皇帝的生日)、上元、中元、夏至、腊日各放假3天。天祺、天贶节、人日、中和、二社、上巳、端午、三伏、七夕、授衣、重九、立春、立夏、立秋、立冬、春分、秋分等都放假1天。看来,在宋朝生活,真是悠闲自在。
明代:取消日常休息日 假期大大缩减
到了明代,假期要比宋代少得多。首先,每月3天的日常休息日被取消。此外,明代节假日也大大减少。明代“法定节假日”主要包括正旦(正月初一)放假5天,冬至放假3天,元宵节放假10天。明代不仅假期少,而且都集中在冬天放假,人们也无法进行太多户外活动,顶多就是在家中休息。其他时间,基本上就是连轴转地工作,对人们的精力实为考验。
清代:集中放假 类似现在的调休
清代基本保留了明代的放假方式,依然没有旬休,只有元旦放7天,元宵放3天,冬至、端午、中秋、重阳各放1天。后来,朝廷采取了“集中放假”的方法,把冬至、元旦和元宵节整合在一起,放假1个月,有些类似现在的调休制度。此外,清朝放假的具体时间由钦天监负责,让他们选择一个吉日来放假。届时,会把官印封存起来,称为“封印”,表示停止办公,直到1个月后才开印。
(点新闻综合人民网报道)
原创文章,作者:星阁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xgrl.net/n/20240612192252131.shtml